婚姻是一种责任
婚姻的基础固然是爱情,但绝不能仅靠爱情而生存;婚姻也不仅仅是生理欲望得以实现的安乐场所,它更是一种责任的组合。
婚姻赋予男女双方互爱、互谅、关怀、体贴,担当着人类繁衍、抚育、培养后代的职责,承载着尽被自己所爱的人应尽的一切义务不能推脱。
不履行这些责任,就不存在真正的婚姻;有爱又有情就能承担这份责任,不仅能享受婚姻,更能享受并延伸爱情。
有人把婚姻比作“围城”,说城外边的人想往进冲,城里面的人想往外冲。
其实那些冲出围城的人,短暂的精神满足后,陪伴他们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寂寞、郁闷和孤独。
痛苦的婚姻当然需要解脱,避免痛苦婚姻的妙计在于自我选择;选择放弃和选择面对必然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。
婚姻是一对男女的互助组合,必须共同担负责任;这是一种品德,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掌握。
配偶的选择,往往是一种孤注一掷的行为冒险,而我们的婚姻当事人,心上人一旦选准,就常常把全部赌注都押上了婚姻,以为自己是情场上的必胜将军;可视为保险柜式的结婚,
一旦夫妻感情有了裂痕,情感危机产生,就会大惑不解,乃至束手无策。
我们在一生中能结识理想异性的机遇毕竟有限,尤其在觅偶佳期,男女青年未必都能适时遇到能撞出火花的异性知己,婚前结识的偶然性势必限制了婚姻成功率。
吸引和美没有樊篱,不以哪种形式为转移。有的人结婚时选择的是外表美,婚后感情的兴奋点又开始转移到才华和智慧,心灵深处的吸引和审美欣赏无法压抑。
所谓婚外恋,是对真爱无望的表现,是不能达到真爱而放任了自我。
爱永远是人格与人格的重合,而不是情外他物的交易场所。尊重真爱的选择,心理配合要默切。放弃了真爱而被情外因素诱惑,婚后必会自食其果。
许多看起来“门当户对”的婚姻,其实只有形式没有内容,表面美丽朦胧,内心却很苦痛;就像医生对待病人,忽略了自爱的根本,也是一种殉情,感到生活累得要命,“爱”得很伤心。
人生中要注重爱情,它本身是最宝贵的一种珍藏品。
每对新组成的夫妻,都有一个新婚磨合期,要想使其过渡的顺利,首先在心理上要有重新认识对方、适应对方的准备。
男女双方在客观上存在着个性差别,婚后双方朝夕相处、互相配合,进入了实质性的生活,彼此必然会对个性、生活方式、兴趣爱好以及心灵深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;这使我们不仅看到了婚前未曾看到的对方的优点,而且更多的是对对方缺点和不足的发现。
夫妻双方都应注意在心理上降低对配偶的期望,不再用恋期的标准来要求婚后的对方,不能将恋爱期间的光环作用天天品尝,时刻欣赏,继续延长,不能有这样的奢望。
一个人不可能满足对方的全部心理需要;故奢望对方满足自己就一定会有失效。
千万不要按想象中的爱人形象去衡量,不能要求式的尽力去改变对方,而应认识到爱人的缺点和不足属于正常现象;并现实地反省个人,自我调整,以求相互适应。
在性生活方面要力争获得和谐、兴奋。
人们一般承认婚前重爱情,婚后重责任;其实爱情与责任并存,爱不仅包含着权力的象征,同时也包含着义务的内容。
婚前需慎重,婚后要相敬。
夫妻俩既然要结伴生存,两人就应生息相通,这样才能循环成良性。
如果真爱对方,就应该为他考虑周详,这是理所应当;若是只爱自己,觉得不宜两人在一起,或是感到夫妇生活太累,那就还是趁早坚守独身主义,不要自欺欺人地找个伴侣。
婚姻需要细心呵护,需要体贴相助,更需要艰苦奋斗,互为财富,分担痛苦,除此再无坦途。
人总是要到结婚以后才能成熟,因为真正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之路。
人的成熟,乃是一种心态艺术,是一种过程,一种修行养性;具体表现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不亢不卑作风,对人生冷暖际遇的宠辱不惊,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超然等。
——选自著名国际心理学家李全春教授著自主学系列《《自主婚姻之道》